2015年00540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考点18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8日
外国文学作品选考点:拜伦《唐璜》
拜伦《唐璜》(节选)
  拜伦《唐璜》,大纲更改代表作,原为《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1、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19世纪初期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在伦敦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3岁入哈罗中学。1805年进剑桥大学,开始诗歌创作。1807年出版处女作诗集《闲暇的时光》。第二部诗集《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1809-1811年,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1812 年,拜伦因创作诗体游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二章,名声大噪,旋即因婚姻问题招致上流社会的攻击。拜伦1816 年4月被迫离开英国,起初他侨居瑞士,1817年到意大利。他先参加烧炭党人革命活动,后又赴希腊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斗争。1824年,拜伦在行军中淋雨生病去世。
  2、代表作品
  诗集《闲暇的时光》《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
  抒情诗《当初我俩分别》《雅典的少女》《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未完成)《希隆的囚徒》,以及“东方叙事诗”(《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科林斯的围攻》等, 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诗剧《曼弗雷德》《该隐》。
  政治讽刺诗《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
外国文学作品选考点:《致杜鹃》的主题
《致杜鹃》的主题
  《致杜鹃》是一首赞美杜鹃的抒情诗。诗人没有从体形、颜色、动态等实体性方面描写杜鹃,而是集中笔墨描写杜鹃美妙的啼鸣声,并由此引发回忆和联想,创造出别具一格、优美动人的意境,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致杜鹃》选文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二:描写杜鹃的角度,诗人与杜鹃之间的联动关系)。
  A诗人在第一诗节就称杜鹃是“欢畅的新客”,是“飘忽的音波”,既点出了其在新春鸣唱的习性特点,也确立了全诗描写杜鹃鸣叫的两个角度:声音的欢畅和神秘。全诗连续用了“欢畅的新客”、“咏赞阳光与花枝”等短语,以凸显杜鹃在春天鸣唱的快乐、欢畅和喜悦之情;又先后用“飘忽的音波”、“无形的精灵”、“一团神秘”、“不露行迹”等短语,表现其鸣唱的灵动、飘忽、神秘之美。两个角度相互交织烘托,把杜鹃鸣唱赏心悦耳又不可言状的情态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B重点描写杜鹃与诗人之间的联动关系。诗人先是听到杜鹃久违的欢畅鸣叫,感到由衷的快乐;随后诗人转入回忆,追忆童年,而其中最令诗人缅怀的是当年试图寻觅杜鹃踪迹而不得的情景,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最后扩展联想,想象杜鹃美妙的歌声将人间装点成“飘渺的仙界”。诗人通过对杜鹃鸣唱的聆听、回忆、寻觅、联想,与杜鹃建立起持续的契合、呼应、对话关系,在灵犀相通中,源源不断地接获来自杜鹃所代表的自然给予自己的精神养分和灵魂启迪。诗人认为,人类一旦与自然建立了这样一种和谐关系,世界也会变得无限美好,大地会成为精神的乐园。
  C采用移情手法,将人类情感灌注于杜鹃,从而建立抒情的基础。
  D大量运用比喻,展现杜鹃意象的丰富性和多面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540/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