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笔记——简答论述4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9日

10.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

  元杂剧创作的衰微,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杂剧演出中心南移,用北方的语言、乐曲演出的、为北方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杂剧艺术,难以适应南方观众的审美需要。其次还有元代后期文人的社会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使杂剧作家将注意力转向仕途科举,创作热情降低,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使之同下层民众的联系日益疏远,造成了杂剧创作队伍的质量下降;统治阶级逐渐开始自觉地提倡儒家思想,进一步宣扬程朱理学,出现一大批道学味和方巾气极浓的作品,严重削弱了杂剧创作的思想价值;原来在南方流行的南曲戏文吸取了杂剧的长处,使杂剧无法于之竞争。

  11.论述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汉卿《窦娥冤》集中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和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其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层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

  首先,高利贷如羊羔二息的经济剥削,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的社会恶势力,糊涂官吏如州官桃杌的政治压迫,这三座大山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直接原因、外在机缘。

  关汉卿着力要表现的,并不是两种社会势力之间的冲突,而是传统道德与不道德的社会的冲突。杂剧中,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主要是守节守贞的传统同蹂躏节 *、鄙夷贞节的不道德行为的冲突。张驴儿父子乘人之危,以死相要挟,强行入赘蔡家,这种不道德的反常行为,在杂剧里反而被表现成一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的正常现象,传统道德遭到了强权的野蛮践踏。而窦娥与州官桃杌的冲突,也主要是窦娥相信官府、愿意官休的道德行为同州官桃杌弃廉明如敝屣、奉贪酷如神明的不道德行径的冲突: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结果道德被愚昧所吞噬,窦娥也被冤枉地判处了死刑。窦娥冤案的根源竟然是坚守传统的道德!在不道德社会现实中,坚守传统的道德反而把人们推向火坑:这的是衙门自古朝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正是关汉卿对元代社会的深刻认识。

  除了道德冲突外,关汉卿还以形象的笔触揭示了表现在窦娥内心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明知道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遵从道德之间的冲突。这从窦娥的悲惨命运就可以看出来,如她临刑前,感到天地鬼神昏愦任意把无罪之民推向绝境,又聪明得自觉为蒙冤之人昭显冤屈,天地鬼神的这种矛盾态度,正是窦娥内心矛盾的形象表现。

  《窦娥冤》全剧最后,窦恩德节、孝等道德情*,,终因窦娥感天动地的悲剧命运以及清官的秉公执法,而得以高度的彰显,这表现出作者对仁政德治的理想社会的企望。关汉卿把复兴道德教化,才能挽救社会颓风,成为一种时代意识,将其艺术化、审美化为戏剧冲突,借各个阶层人们在信守道德与适应现实的两难抉择中的困境,来表现道德破败的社会危机和挽救危机的不懈努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539/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