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概括3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6日

§4、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1927——1937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其缺失: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其主流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的。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得到较多的翻译介绍,一些观点被反复引用,但是,由于国际国内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的影响,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和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

  1、就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而言:A、左联宣称革命文学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都是符合列宁的思想的

  B、左联把文学事业和党的其他事业刻板地等同起来,过分强调文学的革命的工具作用,忽视文学创作的特点和文学的艺术特征,只是为政治斗争服务,产生了消极影响

  2、就文学与群众的关系而言:A、左联文学要替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

  B、但是,片面反对白话文,主张用俗话,在靠拢群众的同时又使得文学降低了自己的艺术格调,对文学发展不利。这时期,马克思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对左翼文学起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诗歌会主张和大众化诗歌创作:

  1、内容方面: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的主张,提出要着重描写大众生活:一方面是大众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屠杀;另一方面是大众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抗和斗争,在这矛盾中创造新的伟大的世纪。

  2、形式方面: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主张采用大众化的旧形式,采用歌谣等形式,强调要使人听得懂,最好能够歌唱

  3、这是自觉地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采取同一步调,自觉地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4、中国诗歌会成员众多,创作丰饶,对文学大众化作了有益尝试。他们的大众化主要是通俗化,不是的是表现方法单一,诗歌明白如话,一览无余,诗味不足。

  三、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各流派:

  1、京派2、论语派3、新月派4自由人”5第三种人

  共同特征:1、革命文学以文学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的工具、武器;

  2、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

  四、京派

  1、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

  2、主要刊物:《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季刊》等

  3、基本特征:关注人生,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

  4、基本文学倾向: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承袭和发展。

  五、论语派:

  1、主要人物:林语堂    2、主要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3、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

  六、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健康尊严

  七、梁实秋的文学观点: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八、左联和新月派及梁实秋的思想论争:

  ——左联和新月派的论争,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大的论争。

  九、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了思想论争:

  1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汶

  2、张闻天,以哥特笔名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批评了左联领导对第三种人第三种文学的否认;批评了文艺只是政治的留声机的理论

  十、1927——1937年新文了的文学思潮特点:

  总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潮的并存和论争。

  1、现实主义文学仍占主潮地位,更加发展壮大

  2、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比起前一时期来是大大减弱了

  3、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

  4、产生了心理分析派小说和新感觉派小说

  十一、现代派诗(或称现代诗派)

  主要成员:戴望舒、徐迟、路易士、卞之琳

  主要特点:1、纯然的现代的诗

  2、大多是没有韵的,句子也不很不整齐,但都有相当完美的肌理

  3、以象征主义为主

  十二、心理分析派小说

  代表作家:施蛰存

  主要特点:1、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

  2、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

  十三、新感觉派小说(也称海派小说)

  代表作家:穆时英

  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1、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

  2、主观感觉印象与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

  3、潜意识、隐意识

  4、思想上:一部分颓废、悲观乃至绝望、色情的倾向

  十四、民族主义文学

  1、性质: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

  2、主要成员: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

  3、主要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

  4、代表作:《陇海线上》(黄震遐)

  5、文学主张及其反动性: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出版《前锋月刊》,借民族主义来抹煞阶级斗争。所谓民族意识,是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

§5、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1937——1945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

  1、成立时间:1938   2、成立地点:武汉

  3、性质: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学家、艺术家。

  4、会刊:《抗战文艺》

  5、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二、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宣传厅)

  1、主持:郭沫若       2、成立时间:1939

  3、成立地点:武汉   4、抗日文艺宣传活运蓬勃开展

  三、朗诵诗、街头诗、街头剧、报告文学等小型作口的涌现,是这一时期文学活动的重要特点。这些作品以抗战的内容和通俗多样的形式,起到了宣传群众的作用。由于这一时期作家对抗战现实的认识不够深入,因而抗战文学也有着热情多于理智、内容空泛和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

  四、武汉失守后,郭沫若建立文化工作委员会

  五、孤岛文学(上海)

  1、含义:1937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1941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2、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鲁迅风的争论,出版《鲁迅风》

  3、戏剧:于伶反映现实的戏剧《长夜行》,阿英的南民史剧《碧血花》等

  六、抗战文学思潮的两个重要特点:

  1、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A利用旧形式旧瓶装新酒的讨论

  B、民族形式的论争

  2、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的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有存在

  七、民族形式的论争

  1、起因:毛泽东提出的两个观点: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

  2、主要观点:

  向林冰:强调民间开式对新文艺的否定

  葛一虹:肯定新文艺,对旧形式全盘否定

  郭沫若: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毫无疑问的,是现实生活

  茅盾:吸收过去优秀传统,学习外国古典文艺和新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的典范,继续五四以来的优秀作风,深入于今日的民族现实,提炼熔铸其新鲜活泼的质素

  胡风: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

  八、七月诗派

  1、胡风主编:《七月》刊物

  2、特色: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艾青、田间为首,培育了绿原、阿垅、曾卓、鲁藜、冀访、邹荻帆等一批青年诗人,形成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九、后期浪漫派代表作家:徐吁、无名氏

  十、九叶诗派”——现代主义诗歌流派

  1、形成时间:40年代的国统区

  2、主要成员: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等九人

  3、主要特点:A、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B、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较好结合

  十一、陈铨、林同济等的战国策派对时代的错误看法:

  虽然也主张和宣传抗战,但他们却错误地称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抹煞了德日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正义性的根本区别。

  十二、错误地提倡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十三、战国策派代表作:陈铨《野玫瑰》主要内容:把国民党间牒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十四、当是文学主流和梁实秋的文艺与抗战关系的论争:

  梁实秋: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表示不同意见,难免有文学与抗战无关之嫌,在文学与关系到民族生存的抗战的关系问题上,是不无偏颇之处的。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537/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