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资料5.1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1日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两个途径:一、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两途径:一、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②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社会分工的出现,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两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劳动产品: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价值量决定
  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5)价值的形成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6)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生产者劳动的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矛盾和社会矛盾构成了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③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3709/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