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资料4.1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0日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
  意义: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力的含义: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生产的社会化是马克思助于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的立论依据。
  ③经济基础与上次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1)经济基础的内涵:定义: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的内涵: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核心。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一)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1)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二)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根源于经济基础,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它又超越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即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矛盾表现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3709/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