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5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36、(论)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积极性):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的后果(消极性):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7、(选)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
  38、(选)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多选)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23(见书P159)新特点(见书P160
  39、(选)经济全球化: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
  (多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40、(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
  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筆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
  消极后果: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抖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3709/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