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2日
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
(1)西湖会议: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国民党方面: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政府、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孙中山还吸收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3.国民党一大及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形式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灵魂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统一战线的形式(党内合作的形式):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1.工农运动再次高涨: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
国民党中央设立了农民部,由共产党员林伯渠任部长,彭湃任秘书长,自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
五卅运动: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起始于五卅运动。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引发全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起,坚持了16个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北伐前的军事方面的工作: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建立。11月,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还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北伐的胜利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共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中心议题: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1.出师: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2.目标:
北伐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直系军阀吴佩孚;由直系分立出来的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
3.进展:首先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至1927年春,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解决了吴、孙势力。
4.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这是配合北伐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7年1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等的领导和指挥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除租界外的全部市区。
●在农民运动方面,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迅速发展起来。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书记。各地农运高涨。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1.蒋介石的背叛:
蒋介石背叛革命和孙中山,成为了国民党内新右派的代表。
发动“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2.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
(二)国民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
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原因可)
(1)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2)主观原因: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虽然在这次大革命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2.意义:尽管失败了,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3708/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