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0037美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1.5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

1、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2、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鲍姆加登是继承、发展了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创立美学的。理性主义从先天理性出发,极力贬低感性认识,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理性认识的“完善”形式。鲍姆加登继承了理性主义的基本立场,但也看到了缺陷。他看到人类的心理结构本来就包括知、意、情三个部分。为了填补空白,他创立了美学这门感性认识的学科。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英文为“感性学”。感性学是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的。由于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立场使他把美学的对象局限为人类的感性能力,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局限就是使整个美学从属于哲学和逻辑学,使审美和艺术活动仅仅从属于认识论。

我国对美学认识的途径:一是来华传教士的翻译和传播(花子安),二是转借日本的翻译(中江肇民)。

第三节 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美学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美学是以理念论为基础,康德是以先验主体论为基础,黑格尔是以绝对精神论为基础,海德格尔以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为基础。

◎马克思的实践论的主要观点——

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再次,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的存在论——对人的存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自我意识”到“人自身”再到“现实的人”,即从理性存在到感性自然存在再到社会存在的转变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从现实生活出发,是人的存在进行历史反思和现实揭示,是马克思的存在论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
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自由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自由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德国古典哲学,才真正被提升为美学范畴。
康德把自由设定为整个哲学大厦的拱顶石。“审美产生了令人解放的性质”。
马克思认为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的形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一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即物质生产劳动中取得的自由,这主要是认识和支配必然性的自由;另一种是在人与社会关系中,即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中取得的自由,这主要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自由解放;另一种是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即日常人生实践中的自由,这主要是感性个体获得的自我超越。

根据马的观点,认识和支配必然的自由并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马克思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个体自由为基础的,这也正是人进入审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37/1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