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网资料下载自考《人际关系学》重点串讲资料3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3日
  04
  人际关系的结构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或影响人际关系的要素又可以分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
  构成人际关系显性要素:构成人际关系的外在要素,包括:交往主体,人际交往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交往者。交往对象,人际交往活动中,交往主体活动的指向者或接受者。交往手段,交往主体为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将自己的活动施加于交往对象而采取的方式或方法。可分为语言手段和物质手段交往环境交往目的:指通过交往使参与者达到的目标。交往过程:指交往起点到交往结果之间的发展过程。交往内容
  隐性要素: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包括:利益,情感,尊严。
  交往环境:交往条件和交往情境。交往条件包括:交往的空间、交往的时间、交往的频率和交往的距离等。交往情境: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如愉快心情,尴尬局面,和谐气氛,紧张气氛,友好意向,矛盾冲突等。
  人际交往具有积极的正向功能: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个性;有利于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个性:在个人自然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系统:由动力系统、自我调节系统和特征结构三个子系统构成。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及世界观等。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情感(自信感、自尊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检查、自我控制)三个方面。特征结构:包括能力特征和性格特征。
  良好人际关系结构能够优化并增强群体的整体效应是因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形成互补,主要包括知识互补和性格互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产生合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激发潜能。
  人才互补效应:具有不同知识、才能、气质、性格的科学工作者,组成一个研究群体,那么这个群体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的合理程度和高超水平,是任何一个科学家所望尘莫及的。人才之间的相互协作、鼓励,给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带来了创造的活力。
  人际交往之所以会激发个体的潜能,是因为其中存在着激励因素。相互激励的因素主要有:群体压力、根据现代心理学的从众心理效应,社会心理环境一经形成就会产生一定的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具有制约、规范作用;人际比较、即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对比,来正确地评价、认识自己;参与竞争,在竞争条件下,人的心理状态具有以下特点:动机强烈、效率提高。
  
05
  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内容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来源:

  经济关系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关系,经济关系主要包括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
  按人际关系联结的内在纽带来划分: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是人际第一关系
  血缘关系的特点:血缘关系是先赋的,与生俱来的,是个人无法选择的。血缘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交往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久的一种关系。血缘关系的基础是血缘和情感。血缘关系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甚大。
  确立夫妻关系的原则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制;3、男女平等;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计划生育;6、夫妻之间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代际关系:指上下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泛指青年人与老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类型:民主型、专制型。
  地缘关系: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形态是邻里和同乡。
  业缘关系是以人们的职业生活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特点:获取性、直接性、调节的两重性、角色行为的差异性
  趣缘关系:以人们的专业技术特长或兴趣爱好为纽带结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按不同倾向的关系第一种划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应酬型、混合型;第二种划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
  建立合作型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是1.双方的总目标是一致的;2、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3、双方都富有诚意;4.双方能互相配合;5、双方能互相理解,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6.合作结果最终能达到互惠互利。
  按不同程度的关系划分:按交往时间长短划分:长期型和短期型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亲密型、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亲密型关系的特点1.交往频繁;2、相互依存;3、追求共享;4、相互接纳;5、心理相容
  维持型人际关系是指能保持存在下去关系。交往双方存在一些矛盾和意见,但双方都有一定的理智和克制能力,没有直接面对面地冲突。特点1.双方互水认同;2、双方互不谅解;3、双方关系没有激化;4、双方关系的不稳定性。
  
06
  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指关系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是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人际交往中起决定作用,是是否成功的主要原因。
  生理因素包括:包括个人的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等。生理需要是人际交往活动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机。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年龄因素、性别因素、风度仪表等。
  交往的三种类型本能型交往,是人际交往的最原始、最低级形式,这种形式出自本能,不用学习。规范型交往,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掌握的那些行为规范,以遵从规范为指导的交往形式。原则型交往,是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
  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1、人的需要;2、人的动机;3、、需要、动机与交往的行为;4、兴趣;5、理想和信念;6、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程度地对人际关系发生制约作用。考试大论坛
  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控制、支配、领导他人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关系的需要)。两种满足方式:主动满足、被动满足。
  魏斯的社会关系律六种需要1、依附需要;2、社会整合需要;3、价值保证的需要;4、可靠同盟的需要;5、需求指导的需要;6、关心他人的需要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与活动相联系,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表现,是影响人际交往效率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