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复习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章 导 论1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5日
本书有两大部分,一个是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措施(前八章),另外一部分是国际贸易实务(九至十八章)。
  要求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的研究内容和对象,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本章是继续学习好这门课程的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的概念: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交换主体:各个国家。
  交换客体:货物和服务。
  在揭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内容时有以下四个内容:
  
  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
  国际贸易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并不是有了人类活动就有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只是在原始社会后期有了各个部落之间的贸易活动。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商品交换活动只是一个补充,并不占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并不活跃。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产生,使得国际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所以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具有代表性。因为这个时候国际贸易与经济达到了高度发达阶段。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包括内容广泛。而在此主要是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学说;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20世纪以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按照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学说;二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把比较利益学说动态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
  从整体上来讲贸易政策分为两种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二战以后出现了贸易自由化。
  
  四、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
  转型经济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这部分国家原来搞的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随着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开始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化。发达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以独立国家身份出现在世界贸易舞台上。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从中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一个是从全世界角度看是世界贸易;如果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看就是对外贸易。所以一般在说对外贸易时前面应加一个定语。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美国的对外贸易、日本的对外贸易等等。
  地区是指在经济上政治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一般来说被视为单独关税区看待。如港澳台地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三个地区进行贸易的时候,仍然把它们视为单独的关税区看待。视同于国际贸易。这里的地区不是指一般意义上行政划分出的地区。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贸易额就是用价值或用货币计算。对外贸易量是用商品的计量单位来计算的。
  (教材)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表示的。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
  由于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进口的合计理应等于所有国家出口的合计。但是,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其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可以看到CIF价格比FOB价格多出了运费和保险费。在国际贸易统计当中运费和保险费作为服务贸易海关一般是不统计的。在对外贸易额计算时只计算各国的离岸价格,即FOB价格。
  用货币来计量的对外贸易额要受到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影响。比如:世界石油市场价格长到了历史最高点。如去年买一桶石油需要40美元,而今年需要60美元。
  可以看到同样是一桶石油,数量没变,但是从货币额计量来说增长了50%。由于价格的变动就给人造成一种影响,即数量可能没变,但是对外贸易额发生了变化。为了准确表示出对外贸易量的大小,还需一个指标:对外贸易量。此指标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